这个春天,南京的阳光大多时候都极好,和疫情下沉郁的心情构成鲜明对比,也许老天爷也懂得什么叫做“以乐景写哀”。今天一早醒来,窗外阳光格外灿烂,打开手机,习惯性地上微信浏览消息,看到“九三”群里程老师发了一条丧讯:

  各位亲朋好友:我敬爱的老父亲不幸于今晨5时06分与世长辞。享年108岁。遵照老人遗愿,后事一切从简。向长期以来关心关爱老父亲的亲朋好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。秦志红泣告

  秦志红?第一反应和当下疫情联系起来,上百度搜,却不得其解。过了一会儿,程老师又补了一条:秦华礼同志。

  怎么会?

  我怀疑,南邮人可能都会有这个念头,怎么会?别人大概是不会理解对于一位108岁的老人过世,为什么我们南邮人会首先觉得“怎么会”?因为这位老人啊,一直是那么精力充沛,神采翩然。他是南邮往事中的大主角,是南邮故事中的正能量。从八十多岁,到九十多岁,再到一百多岁,他一年又一年活跃在南邮人的视野中,他早就成了南邮人的习惯。

  南邮人习惯了每年新学期听老秦书记的开学第一课。

  南邮人习惯了听老秦书记唱红歌。

  南邮人习惯了在微信群里,在每年老秦书记的生日祝老人家健康长寿。

  南邮人习惯了南邮有这么一位健康老人,踏着岁月,把年纪轻描淡写地活成数字,不变的是饱满的精神,积极跟进社会发展的心态。

  南邮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学生们,也早就习惯了每年去看望秦爷爷,习惯了在秋高气爽、丹桂飘香的季节和秦爷爷说说笑笑,一起漫步南邮仙林丹桂苑。

  然而,那个总是腰板笔挺,满头银丝,气色红润的老人却突然在这个艳阳高照的2020年春日,转身离去,终结了南邮人对于他的“习惯”。

  南邮微信群里,“秦老安息”到处刷屏。朋友圈里,18级的一位学生说“华礼堂永远都在,秦华礼爷爷走好!”

  在这个特殊的春季学期,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南邮师生,都在悼念一位老人。这位曾经的通讯战士,此去泉台,面对旧日战友的热切问询,大概会笑盈盈的送上他108岁人生最后一条关于这个世界的讯息:

  这盛世,如你等所愿!

 

社会与人口学院  王翚    


(投稿邮箱:xxzx@njupt.edu.cn)